7月19日,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红医新长征”社会实践团走进赣州市于都县贡江镇仓前村,依托“行走式思政课堂”形式,在红色遗址与乡村实践中深度融合党史教育与医学使命,切实增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红医新长征”社会实践团首先参观了仓前村村史展览馆。在这堂生动的“红色微讲堂”中,村中长者杨东成爷爷为同学们详细讲述了1934年红五军团在此地集结休整的革命史实,及79位仓前籍烈士的英勇事迹。当讲到恩子石战斗的悲壮时刻,实践团中一名红色卫生史博物馆的学生讲解员亦情不自禁地与杨爷爷分享了自己所了解的苏区医疗救护体系建设历史,并共同回顾红军如何在物资匮乏中解决“缺医少药”的时代难题。这一场精神对话使队员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信仰”二字的分量,也使作为医学生的我们更坚定了“以民为本、救死扶伤”的职业初心。

讲解结束后,队员们带着诸多思考与好奇,对杨爷爷进行了深入采访,围绕展馆建设缘起、文物征集过程与红色文化传承展开交流。交流过程中,队员们也将自己在校学习的苏区卫生史知识进行分享,形成了一场跨代际、跨领域的“知识对话”。临别之际,杨爷爷还慷慨展示了他记录历史的珍贵手稿,虽书写粗朴却蕴含着厚重的时代温度。

随后,在杨爷爷的带领下,社会实践团一行重走长征路,从贡江镇出发,沿着蜿蜒山路前往塘坑子。途中,杨爷爷一路指点讲解沿途地名与历史事件,车内不时响起学生们的感叹声。当队员们踏上青石台阶,望见那依稀可辨的红军足迹,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年近耄耋的杨爷爷步履稳健,边走边讲述红三军团的行军故事。
这堂沉浸式、情境化的思政课,不仅使师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红色基因的感召力和长征精神的永恒价值,也让我们领悟到信仰与医学的内在共通—无论是红军的浴血奋战,还是医者的坚守岗位,其核心都是“为人民”的执着初心。接下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乡村,开展义诊服务、健康宣讲与红色文化走读,让红医精神与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背景下交汇共鸣,在赓续红色血脉中书写属于青年医学生的“长征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