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部动态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二教工党支部:心医融合护健康,医心向党践初心

作者: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刘莉蓉 文/图发布时间:2025-11-13阅读次数: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依托医学院校办学特色与应用心理学、精神医学专业优势,以“筑牢信仰之基、服务健康中国”为引领,精心打造“心医融合”党建品牌,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专业教学、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工作成效显著。支部先后获批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三全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铸魂立 “心”:锚定育人方向,淬炼红医初心

支部紧扣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初心使命,以红医精神为引领,凝练 “心医融合” 党建品牌核心内涵:以 “育人心” 立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以 “红色根” 铸基,传承苏区精神与革命基因;以 “心医魂” 强能,夯实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以 “服务情” 践诺,彰显 “心理赋能健康” 的使命担当,构建起 “从初心使命到专业践行” 的育人逻辑。

支部严格落实 “三会一课” 制度,2024 年至今开展主题学习 18 次、党员大会 6 次、支部委员会 18 次、党课 9 次,创新开展 “重温党史 砥砺前行” 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前往于都、瑞金等地参与红色文化传播活动,在歌声与感悟中筑牢理想信念。通过建立党员发挥作用清单制度和承诺践诺机制,引导党员教师将 “医者仁心” 与 “心理关怀” 深度融合,把红色基因与职业素养植入人才培养根基。

架梁融 “心”:构建育人机制,贯通党建业务

“一核引领” 强根基:以党支部为核心,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组建由 8 名党员教师构成的 “双带头人” 培育团队,其中博士学历占比 37.5%,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比 62.5%,形成 “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化” 的骨干力量,覆盖学生思想引导、学业指导、科研启蒙、实践服务全环节。

“三平台支撑” 拓载体:搭建医院志愿服务平台、医学人文教育平台、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打通 “课堂 - 医院 - 社区” 育人链条。在医院设立医心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科普、义诊咨询等活动;在教学中打造 “心医融合” 课程体系;面向社区、学校延伸服务触角,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五载体落地” 见实效:聚焦肿瘤患者心理关爱、医学生心理技能培训、临床心理干预、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医患关系改善五大方向,将党建要求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实施 “党建 + 本科生导师制”,累计结对学生 180 人次,开展谈心谈话、学业指导 60 余场次;建立 “党建 + 社会服务” 机制,支部所有党员教师均作为校心理咨询中心兼职咨询教师,承担全校师生心理咨询任务,过去一年,已累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150余次,服务人数达到100余人次。;以 “党建 + 学术引领” 为抓手,成立 “青少年行为与健康心理科研团队”,推动科研反哺教学。

同时,深化 “五连心” 工作法(处级干部连心教研室、党支部连心学生社团、教研室连心专业班级、党员连心困难学生、专业连心社会服务),将 “党建 + 教学 + 科研 + 服务” 纳入党员考核核心指标,形成 “五位一体” 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围绕育人目标精准发力。支部联合社区、学校等单位,对居民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同时,针对特定群体(如老年人、青少年等)开展专项心理干预活动,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砺 “心” 结硕:党建赋能实效,彰显担当作为

在 “心医融” 党建品牌引领下,支部党建育人成效显著,实现了 “党建强、教学优、服务实、科研兴” 的良性循环。

教学育人提质增效:支部党员教师深耕课堂改革,在《医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课程中融入不少于10学时的医学人文心理专题内容,开发《患者心理支持案例集》等教学资源,将医院见习、志愿服务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党员教师带头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全国专业技能大赛,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应用心理学专业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全国精神医学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项,二等奖2项。


社会服务广受赞誉:2024 年至今,支部龚茜、刘莉蓉等同志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带领专业学生前往白云小学开展数次团体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024年,支部2名党员教师参与了省教育厅组织的第“百场辅导进百校”心理健康教育志愿实践活动,走进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10场。与附属医院、第三人民医院重点科室建立共建关系,定期开展患者心理疏导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患者及家属超 30 人次,用专业力量践行 “服务为民” 宗旨。

科研引领赋能发展:党员博士教师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承担学院 “知与行” 讲坛 3 场,与赣州市多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临床心理干预等领域开展研究,为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展望未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将继续深化心医融合护健康,医心向党践初心党建品牌建设,坚持以党建引领专业发展,以专业特色服务党建工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增进人民心理健康福祉贡献更大力量。

版权所有@赣南医科大学2018  备案号:赣ICP备13006999号
赣公网安备36079802000114号

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高校园区 
邮编: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