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4日,作为赣州市2025年全国科普月核心活动,我校青蒿之光剧社全新编排的话剧《诺贝尔奖是怎样炼成的——青蒿之光》在黄金校区连续上演。这部聚焦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科研人生的作品,以戏剧艺术为桥,联结科学坚守与人文情怀,赢得全场观众的持久掌声与深切共鸣。

《青蒿之光》是我校首部以中医药科研历程为主题的原创话剧,更是校园文化中展现科学家精神的代表性作品。全剧以屠呦呦团队研发青蒿素的真实历程为脉络,通过办公室受命、资料室寻踪、实验室攻坚等多个场景的连贯叙事,生动再现了科研团队从翻阅古籍寻找线索,到历经380次失败仍坚持不懈,最终突破技术瓶颈发现青蒿素的感人故事,将科研路上的迷茫、坚守与荣光娓娓道来。
“能用话剧形式还原屠呦呦先生的科研故事,让观众在舞台上读懂‘传承创新、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这份创作与演绎的经历无比珍贵。”该剧编剧兼导演谷万港说道。为精准呈现科研细节与人物情感,9月1日至22日,郑艺佳、邢雪怡等11名参演学生投入为期22天的集中排练。从《肘后备急方》经典文献的台词打磨,到实验室操作场景的动作设计,从人物情绪的精准拿捏到团队配合的无缝衔接,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此次演出中,郑艺佳饰演的年轻屠呦呦眼神明亮、斗志昂扬,将科研起步阶段的热忱与韧劲诠释得十分鲜活;邢雪怡则以沉稳细腻的表演塑造老年屠呦呦,在领奖时刻的深情独白中尽显岁月沉淀的厚重与从容,两代“屠呦呦”的演绎形成动人呼应。邓思炎、董琪烨分别饰演的王兰、李芳,生动展现了科研团队成员在困境中的纠结不安与并肩作战的坚定;欧阳聪饰演的张主任气场沉稳,一句句鼓励的话语精准传递出组织的信任与支持。谢惠欣、陈晶等其他演员也以扎实的表演功底,为剧情增添了真实感染力。
目前,《青蒿之光》已成为赣南医科大学“科普+艺术”融合育人的标志性成果,更成功入选中国科协2025年科学大师宣传工程项目,这既是对剧目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的双重肯定,也是对学校以文化人、弘扬科学精神努力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