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部动态

第三临床医学院“益口相传”红医先锋志愿服务队圆满完成三下乡实践

作者:第三附属医院 葛茜 文/图发布时间:2025-08-16阅读次数:

7月12日-18日,第三临床医学院“益口相传”红医先锋志愿服务队走进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在非遗文化、童心港湾、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中,绘就了一幅立体生动的乡村图景。

非遗文化:触摸传统温度,续写乡土记忆

在古榕树下,八旬“草鞋爷爷”肖南斗指尖翻飞,搓、缠、拨、结间,草绳化作承载军民情谊的草鞋。“当年就靠这鞋,战士们才能走远”,爷爷的话里,是烽火岁月的军民鱼水情深。服务队队员们学着编织,歪歪扭扭的成品里,藏着对匠心的敬意。客家擂茶的“咚咚”研磨声里,藏着另一段红色记忆:当年村民为战士擂制的茶汤,是疲惫中的暖心力量。服务队队员们亲手研磨、冲泡,茶香里飘着的,是传统与历史的交融。从草鞋的编织纹路到擂茶的馥郁芬芳,队员们的指尖与心灵同时读懂了非遗的密码: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要靠青年双手接续的生活记忆。

童心港湾:陪伴成长瞬间,播撒希望种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的歌声里,回族队员苏畅为孩子们讲民族团结故事。文化交融处,剪纸课上,一张张“石榴籽”图案在小手中诞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悄然扎根。安全课堂里,防溺水、防拐骗知识通过情景模拟变得生动,知识在互动中化作坚实的盔甲;普通话游戏中,绕口令挑战让孩子们笑声不断,稚嫩的音节里跃动着对远方的憧憬。口腔知识宣传以“情景剧+问答”的创新形式深度开展,科学护牙的观念逐渐深入孩子们心中。创意绽放中,扭扭棒拼出的童趣造型,是服务队与孩子们共绘的最明亮的夏日记忆。

红色基因:聆听岁月回响,传承赤诚初心

值此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服务队走进老党员家中,感受那段滚烫的奋斗岁月。84岁的肖健城爷爷曾因党恩投身乡村教育,一手好字写遍村里春联庙会,如今虽因中风难言语,眼神中仍藏着对党的赤诚。他的老伴邹丹秀奶奶轻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指尖的温柔里是跨越半世纪的信仰坚守。在萧相针爷爷家中,服务队队员们听见了两代人的家国担当:父亲萧红发年少参军,长征路上化作星火;儿子萧相针不顾家人反对穿上军装,在洪水里筑人墙、在地头帮抢收,用行动续写“生命属于部队”的誓言。老党员们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藏着最动人的初心——这是红色基因最鲜活的传承。

乡村振兴:医心暖乡土,共绘新图景

服务队携手第三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医疗专家团队走进于都县段屋乡卫生院,义诊现场人头攒动:老年病筛查、口腔护齿指导、中医推拿艾灸……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入户调研时,服务队员为老人送上医疗包,手把手教用药、讲护牙,把健康关怀送进家门。

从土路变水泥路到老房改民宿,寒信村的变化写在村民笑脸上。村干部感慨:“现在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更喜人的是健康中国战略落地:村卫生室添新设备,定期义诊成常态,“小病不出村、大病有转诊”让乡亲们干活更有劲儿。

走进助农直播间,服务队员们化身“主播”,为当地特色米粉宣传:从稻谷种植到手工工艺,从爽滑口感到烹饪妙招,把乡土特产背后的故事讲给网友听。镜头前的热情,是青年助力乡村产业的鲜活实践。

版权所有@赣南医科大学2018  备案号:赣ICP备13006999号
赣公网安备36079802000114号

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高校园区 
邮编:341000